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寒夜石壁庵联句 清 · 杭世骏
五言排律 押蒸韵 出处:道古堂诗集卷十三
为爱焦山好,清冬况得朋马曰琯嶰谷。)
来因海月满,宿忆翠微曾厉鹗樊榭。)
梵室邻峰势,经楼避石棱(方士𢈻西畴。)
閒携尘外拂,吟借佛前灯马曰璐半查。)
风劲飘金磬,天高淡玉绳世骏。)
松涛时警鹤,芋火漫随僧陈章竹町。)
梅气喷芬馥,江声听渤漰闵华玉井。)
静参禅一味,冷泥酒三升陆钟辉南圻。)
梦拟灵祠乞,铭从古鼎徵楼锜于湘。)
带围思楚玉,绣像展吴绫(寺有杨文公玉带,已为僧付质库,宋绣佛尚存。嶰谷。)
旧事添图谍,奇怀入寝兴樊榭。)
鼍更莲漏续,龙藏竹锥誊西畴。)
篆印销婆律,床敷煖毾㲪(半查。)
空谈对刘协,名理叩张凭世骏。)
覆局棋收雹,停毫砚结冰竹町。)
森森寒气冽,皛皛夜光澄玉井。)
兴剧浑无寐,神凄恐不胜南圻。)
明朝放归棹,游思尚飞腾于湘。)
焦山先退庵公所赎杨文公玉带哲维有诗见及次和癸酉 清末至民国 · 梁鸿志
 押尤韵
车行雨益零,我来自升州
扑面得三山,屹立真吾俦。
孝然所栖岩,环以长江流。
单椒不能沈,我往从之浮。
言寻佳处庵,石好亦稠。
江声不违人,雨止山更幽。
仪徵远莫追,番禺逝难求(谓阮文达梁节庵。)
章服被焦生,吾为隐者羞。
剑南有旧题,石罅生琳璆。
怜渠南渡人,字拟华阳遒。
胡烽仍涨天,战舰殊未修。
吾侪早哀,终拟从潜虬剑南题名有「烽火未息,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语,盖南宋孝宗二年也。)
山僧知客悲,胜事勤见搜。
玉带今告存,图失吾所忧。
惟馀题箧书,笔力回万牛先退庵公官苏藩时,尝赎杨文公玉带,还之焦山,并作焦山还带图卷,徵同人歌咏,付寺中诗僧借庵守之,今带存而图失,惟带箧有公题字而已。)
君诗誉嘉树,我意伤藏舟。
终当求故图,永镇沧浪洲。
叶誉虎将以焦山诗僧借庵藏石画卷还定慧寺属余作诗光绪十九年癸巳江建霞京卿曾购此卷还焦山,今又佚出矣。)丙子 清末至民国 · 梁鸿志
 押霰韵
节庵继阮规书藏(谓仪徵相国梁节庵廉访。)遐庵踵江建霞京卿。)收石卷。
焦岩檀越两番禺,以卷还山我亲见。
借庵昔以禅喻诗,我读其诗类冰霰。
谁知好诗兼爱石,远与米颠同所恋。
遐庵劬书邃禅理,见画何殊窥石面。
画存遑问石有无,一切世间均露电。
还石山房我未至,还卷终须閟禅院。
好凭画本待真龙,匹似新巢归旧燕。
吾祖曾还石淙带,手付借庵同纪甗道光九年己丑先退庵公官江苏时,赎丹徒杨文公玉带,仍还焦山,付诗僧借庵守之。程序伯为绘焦山还带图,自为之记。)
祗今过客恣传观,谁识杨梁并邦彦
君今还卷世更衰,伧父横行文字贱。
诗僧掌故待支撑,期与鹤铭同不变。
对蜀父老问669年5月 初唐 · 卢照邻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七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龙集荒落
律纪蕤宾。
余自丰镐归于五津
从王事也。
丁丑
届于升仙桥上送客亭。
相如所谓不乘高车驷马不出汝下者也。
遇蜀父老皤然庞眉华发者休于斯。
谓余曰。
子非衣冕之族欤。
文章之徒欤。
饰仁义以干时乎。
怀诗书以邀名乎。
吾闻诸夫子曰。
邦有道。
贫且贱焉。
耻也。
当今万方日照。
九有风靡。
主上垂衣裳正南面而已矣。
庸非有道乎。
子爵不登上造
位不至中涓
藜羹不厌。
裋褐不全。
庸非贫贱乎。
吾视子形容憔悴
颜色疲怠。
心若涉六经。
眼若营四海。
何其无耻也。
何其不一干圣主。
效智出奇。
栖栖默默
自苦若斯。
吾闻克为卿。
失则烹。
何故区区冘冘。
无所成名。
余笑而应之曰。
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
拘于墟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
盖闻智者不背时而徼幸。
明者不违道以干非。
是以圣贤驰骛。
莫救三家之辙。
匹夫高抗。
不屈万乘之威。
道在则箪瓢匪陋。
义存则圭组斯违。
或立谈以邀鼎食。
或白首而甘布衣。
或委辂而事属论都之会。
或射钩以相遇匡霸之机。
亦有朝为伊周。
暮为桀蹠。
当其时也。
袭珩佩之锵锵。
失其时也。
委沟渠而喀喀。
故使龙邱先生羞闻拥彗。
雁门太守不知缝掖。
孟轲偃蹇。
王者师
范睢匍匐。
为诸侯客。
富贵者君子之馀事。
仁义者贤达之常迹。
来不可违。
类鸿雁之随阳
去不可留。
同白驹之过隙。
行苏张之辩于娲燧之年则迂矣。
用彭韩之术于尧舜之朝则舛矣。
守夷齐之节于汤武之时则孤矣。
抱申商之法于成康之日则愚矣。
彼一时也。
此一时也。
易时而处。
失其所矣。
大唐之有天下也。
出入三代。
五十馀载。
月竁来庭。
风邱款塞。
华旌已偃。
羽檄已平。
虽有廉白之将。
孙吴之兵。
百胜无遗策。
千里不留行
无所用也。
社首既禅。
介邱既封。
创明堂。
辟雍
虽有阙里之圣。
淹中之儒。
叔孙通之蕝。
公玉带之图。
将焉设也。
咸英并作。
韶武毕用。
奏之方泽而地祇登。
升之圆丘而天神降。
虽有伶伦伯夔。
延陵子期。
操雅曲则风云动。
激悽音则草木悲。
又何施也。
画衣莫犯。
囹圄不修。
虽有咎繇仲甫之器。
释之定国之俦。
金科在握。
丹笔如流。
非急务也。
人归东户。
家沐南薰。
山泽无蹊隧。
鸡犬不相闻。
虽有文翁黄霸之述职。
子游子贱之弦歌。
政成礼让。
俗被雍和。
固无取也。
干戈已戢。
礼乐已兴。
刑罚已措。
梁父已升。
公卿常伯
庶政其凝。
虽有鸿才大略。
丽句丰词
发言盈乎百代。
濡翰周乎四时。
略无益于今日。
而适足以怫之。
是故天子恭己。
偫臣演成。
攘袂而陵稷契。
抚掌而笑阿衡
无为而万物皆遂。
不言而品汇咸亨。
莫不称赞鸿烈。
揄扬颂声。
言殊者招累。
行危者相倾。
效智者辍谈于草泽。
出奇者裹足于山楹。
许由去而尧臣不少。
善卷逃而舜德不轻。
夫周冕虽华。
猿猴不之好也。
夏屋虽崇。
骐骥不之处也。
载鼷以车马。
不如放之于薮穴也。
乐鴳以钟鼓。
不如栖之以深林也。
此数物者。
岂恶荣而好辱哉。
盖不失其天真也。
若余者。
十五而志于学。
四十而无闻焉。
咏羲农之化。
玩姬孔之篇。
周游几万里。
驰骋数十年。
时复陵霞泛月。
搦札弹弦。
随时上下。
与俗推迁。
门有张公之雾。
突无墨子之烟。
虽吾道之穷矣。
夫何妨乎浩然。
今将授子以中和之乐。
申子以封禅之篇。
终眇惭乎指地。
窃所慕乎谈天。
于是蜀父老再拜而谢曰。
鄙夫瞽陋。
长自愚惑。
习俗遐陬。
不游上国。
闻王人之休旨。
听皇猷之允塞。
亦犹献雉而遇司南。
御龙而光有北。
请终馀论。
永告邛僰。
汉明堂遗址乾隆戊辰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三
制自周人创,名传汉帝都。
尊卑因以序,玉帛此来趋。
遗址规犹壮,崇台草半
徒闻公玉带,道左献新图。
御书赐翰林院跋记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五二、《鹤林集》卷三八
臣窃闻倬彼昊天,日月星辰丽焉,尧之文也;
域彼四海,江河淮汉别焉,禹之画也。
叙圣文神翰,而不以经天纬地言之,何足以形容其大哉?
恭惟国朝以火德绍天统,以奎躔开人文,列圣承休,尤重词翰。
金门夜赐之札,玉堂飞白之篆,上昭三光,下饰万物。
淳化以来,直翰林者,莫不誇言盛事,以至今日。
皇帝陛下包罗五经之郛,游衍六艺之圃,虽朝听昼问,日决万几,而清閒之燕,未尝顷刻弗亲笔研。
故一言之出,四方式以为典;
一字之传,万世宝之为训。
臣曩者待罪禁从,职掌文墨,两闻帝制,五被宣锁,因得以末学謏闻管窥制作之盛。
旧有一御札、二御批、三御笔,臣既以其副留于院中,正本袭藏,罔敢失坠。
每读罪己之札,丁宁恳至,《汤诰》、《泰誓》无此文章。
而臣所上《明堂疏》,随奏画可,与汉武帝公玉带汶上图》,采魏相《月令说》,不啻霄壤。
若夫命一相之麻,既予告而复召;
除四节度制,问当夕而后宣。
藐焉微臣,当此隆遇,皆前此所未有也。
臣自去国,今更四秋,顾瞻玉堂,真在天上。
属所领郡城有楼榜曰拱北,臣以北之义未安,遂易之曰拱极。
模勒宝奎,共奉其上。
不惟侈儒生被遇之荣,抑所以示臣子尊君之义也。
谨拜手稽首,书于下方。
敬天图箴 南宋 · 程公许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四○、《沧洲尘缶编》卷一四
公许恭睹陛下尊御宸极,十有六载,究心图治,食息靡遑。
退御缉熙,尚以燕閒摘六经之训有关于省躬修行、弭灾兆祥者,亲御翰墨,纂为十有二图,系以圣制序跋,揭诸殿幄,仍命秘馆摹刻坚珉。
季秋吉辛,肇禋重屋。
先期蔬食,备整斋庄。
款谒道祖,入太室祼,阴云阁雨,绥我思成,玉辂戒严,羽卫森列,晴曦穿漏,涂潦以乾。
逮中夕,皇帝入自昆崙,素壁流空,珠纬交粲,天颜肃穆,不懈益虔,端冕危立,以须拜贶。
辟公左右,乐舞和怿。
望燎而退,班贺紫宸
移仗御楼,肆大宥于天下。
嘉气布濩,欢声翕合。
较以岁丙申雷雨之异,兹为庆成无疑矣。
呜呼!
敬与肆一念之分,而影响之不爽若是,天远人乎哉!
臣以卑鄙,供职于著庭郎省,被过误之宠,复使分直掖垣,奎壁之光焜耀凡目,而跪奉祝册,又得睹礼容之盛。
职在议论文墨,责难陈善,不当以菲拙废。
用采虞人之遗意,拜手稽首,裁成《敬天图箴》一篇,昧死献之阙下。
寸忠毣毣,望陛下以天戒之不可忽,天庥之不可玩,昼思夕惕,致知力行,拯天步之艰,用祈天永命。
公许不胜拳拳,伏惟睿慈俯赐采择。
箴曰:
莫高者天,苍苍其色。
孰主张是,以生以殖?
名之曰帝,统御三极。
帝何言哉,畴得而测。
何视听自我民,而降灾祥?
德王受天命,作民父母。
民之戚休,即上帝喜怒。
无曰不可俄而度,临观有赫;
无曰不可阶而升,不显亦临。
在昔帝王允蹈斯理。
无一步而非灵承,无一念而非顾諟。
惟时惟几,相儆于有虞之朝;
夙夜毖祀,申戒于成周之世。
于穆我后,亦惟鉴兹。
念天命之难谌,永言保之。
垂拱御朝,缉熙清燕。
一十二图,经训之钩纂;
百千万言,心画之精赡。
内省致其粹精,以力行体其刚健。
严恭奚待于圭币之执?
馨香岂专于黍稷之荐。
呜呼!
惟命之申,以德克配。
惟德之配,匪学则怠。
载籍所传,成宪斯在。
自后世之道学不明,而先王之心法斯晦。
祠官秘祝之除,五畤路车之增,孝文非不知秉心之祗肃,夫何神气集为五彩,玉杯刻曰延寿,乃误以谲诈为可凭;
美气浮云阳之坛,白云出肃然之封,世宗非不知备物以尊崇,夫何宝鼎神策之授,白玉镂牒之秘,乃妄意于神人之通?
斯皆悖经籍之训,惟异学之宗。
苟祭祀之黩,奚祉福之蒙?
我祖宗则不然,酌情文而益损。
圆丘之柴燎,有取乎《郊特牲》;
九筵之禋享,匪殢于公玉带
翼翼一忱,洋洋如在。
曾孙笃之,十有六期,被衮冕以见上帝,五宗祀而一郊祠。
往在丙申,祼太室而景气明霁,胡烈风雷雨大警于登歌合享之际?
乃今岁秋,谒清宫而雾雨慄惨,胡璧月珠星辉映于坛陛陟降之宵?
得非遇晴而喜,喜则肆而敬心弛,敬心一弛,帝动威而警之以抑畏;
因雨而惧,惧则戒而圣心悟,圣心一悟,帝鉴观而赉之以眷顾?
故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又曰:「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
位乎两间,奈何不敬」!
勿谓日月薄蚀、星曜错行为躔度交会之常,德政失则谪见三光。
勿谓旱乾水溢,阳愆阴伏,虽盛世所不免,德政失则兆为灾变。
勿谓已往之咎證可置而勿问,谴告所加,曷尝虚其应?
勿谓晴景之协祷可卜于眷祐,怠忽一萌,或移为眚咎。
相古之人,乐不忘忧,已治若未治,虽休弗敢休。
其在于今,可弗深戒?
外焉强敌之凭陵,内则百度之蛊坏。
涉大水罔知津涯,寝积薪厝火其下。
则宜念辛螫之徵,可不闻善言而拜?
钦哉!
莫见乎隐,瞻威咫尺;
莫显乎微,举足千里。
无徇其名而汩其真,无缛于文而薄于诚。
蠖濩蜎蜎,必如我将我享之不敢愆;
向晦入息,必如在庙在宫之不敢斁。
天命不已,谨终如始。
天命不易,罔俾失坠。
位曰天位,保之以祗畏;
禄曰天禄,守之以谦牧。
天官不可任非才以瘝厥职,天爵不可牵私恩而厚亲昵。
天民所当矜,毋若楚茨之伤吾仁;
天伦所当睦,盍念角弓之亲九族。
礼曰天秩,其谨察于内庭崇卑之式;
罪则天讨,其无忘于淮蜀虔刘之暴。
敢言之气伸,犹埃氛不能滓天德清明
蠹财之阱窒,犹妖眚不能疠天产之民物。
国势之弱可强,当若威弧之射天狼
国威之偾可植,当如列星之拱天极。
于戏,敬天有啬,应天以实。
一念感移,桴鼓其疾。
胡不观申公之说,顾力行何如;
荀卿之言,真积力久则入。
敬则日强,学则日益。
方寸湛然,与天为一,天心克享,天变乃息。
天步斯宁,天休其格,于万斯年,子孙千亿。
小臣司文,伸纸濡笔,敢告丞弼,所其无逸。
明堂路寝议皇祐二年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二、《宋景文集》卷四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永乐大典》卷七二一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凡明堂路寝,其名虽异,其制一也。
神农氏祀于明堂,有其盖而无四方。
黄帝谓明堂为合宫,唐、虞谓明堂为五府,夏后氏谓明堂为世室,商人谓路寝为重屋,周人谓五府为明堂。
黄帝合宫,义犹唐、虞五府。
府,聚也,言五帝之神,聚祭乎此。
夏后氏名世室者,取世世不毁也。
商人名重屋者,商于虞、夏稍文,加以重檐四阿之制,故取名焉。
周人为明堂者,以其明政教之法常于此堂也。
天子布十二月政令,每月就其时之堂而听朔焉。
闰月,则阖门左扉而施其政,故于文,王在门为,又曰,在国之阳,居离之地,有明义焉,故谓之明堂。
之世室,深盖八丈四尺,广十丈五尺,《匠人》职所谓「广四脩一」也,基高一尺。
夏氏堂上五室,以法五行。
木室处东北,火室处东南,金室处西南,水室处西北,每室深丈八尺,广二丈一尺;
土室处中,深二丈四尺,广二丈八尺。
然五室居堂之上,深六丈,广七丈,又《匠人》职所谓堂上「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也。
有九阶,三面二阶,南面三阶,法阳数也。
五室有四户八窗。
户法四时,窗法八节。
一堂者,法地载五行云。
商人曰重屋者,正寝也,正寝则路寝也。
其制,堂深五丈六尺,广七丈二尺。
堂上亦为五室,室方一丈六尺,基高三尺。
重屋四阿。
四阿者,霤也。
周人明堂,如寝庙法。
九尺为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基高一筵。
上亦五室,室深广二筵。
或曰,宫盖方三百步,在近郊三十里。
或曰,七里之郊。
郑康成曰:「此三者,或举宗庙,或举正寝,或举明堂,互言之,明其同制也」。
马宫曰「夏后世室,室显于堂,故命以室。
商人重屋,屋显于堂,故命以屋。
周人明堂,大于夏室,故命以堂。
夏氏益其堂之广百四十四尺,周人明堂以为两序间,大夏氏七十二尺」云。
汉武帝始以公玉带所上黄帝时《明堂图》作之汶上,其图中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
通水,水环室垣,为复道。
上有楼,从西南入,名曰昆崙。
始祠太一五于上坐。
至后汉光武帝,又营明堂,上圆下方,八窗四闼,九室十二坐。
室四户,凡三十六;
八牖,凡七十二。
沿周制也。
晋议营明堂,裴頠曰:「尊祖配天,其义明著;
庙宇之制,礼据未分。
宜可直为一殿,以崇严父之祀。
其馀杂碎,一皆除之」。
由是宋齐以后,咸率兹礼。
故宋作明堂,止为大殿十二楹,无古户牖,但文饰雕画而已。
梁仍宋制,以中六楹安六天,坐悉南向,五人帝位阼阶上。
堂后为小殿五楹,为五佐室焉。
唐明皇帝始以东都乾元殿为明堂,参用周法。
开元二十年,以行享祖。
臣按,明堂,天子布政之所。
因得祀上帝者,盖以地非亵近,可以交飨人神欤!
至三代弥文,故制为户牖,有所法象,所以尊大而神明之也。
要之在讲礼事神,布扬法度而已。
后之王者,所以班大政,朝群臣,何尝无其所哉!
其谓之宣室,谓之太极,皆明堂比也,沿革称谓,有不同耳。
而诸儒限局闻见,抱残册,争空言,据己是之槩见,抗必信之实论。
以为一事一物不如古制,则为非礼。
推尊上古,殆不可及。
然殊不知圣人便世制宜,兴至治,安天下,通灵心,虽无明堂,犹无损于有道,嫌于行礼者也。
今之大庆,则古之路寝,即明堂也。
以之奉天,以之布政,何不可耶?
国朝以来,非朝会斋宿,未尝临御,故其栋宇闳邃,廷堂华敞,与燕寝自不相连,固非常幸亵近者也。
今有请即为明堂,于礼便甚。
张之洞 清 · 樊璘
对联 出处:张文襄公荣哀录
简在慈怀,赖太上金瓯永覆;
口占遗表,视晋公玉带何如。
汉明堂遗址乾隆辛卯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九十六
废迹遗踪辨有无,谁云公玉带曾图。
设非麟趾关雎意,便建明堂费亦徒。
同谭长益周广庵玉叔兄游焦山暮宿海云堂四首 其三 清 · 宋荦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西陂类稿卷二
竹响参差发,松阴远近舒。
长歌传涧壑,归路俯空虚。
梵放云堂静,樽开海峤孤。
坐閒饶古迹,风调辨才殊(寺有周宣王宋真宗明仁宗杨文公玉带寺僧古樵能诗)
明堂论 南宋 · 王炎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一○
郊以事天,庙以事祖祢,三代之达礼也。
明堂以享帝则非郊,以享亲则非庙,夏商所未有也,而周始为之。
故夫子曰:「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武王之伐商而归也,祀明堂以教民知孝,其礼行于朝觐、耕籍、养老之先。
而严父配天之义,夫子不属之武王而属之周公者,盖明堂之礼武王主其祀而行之,其制度则周公明其义而为之也。
夫义者礼之质也,故礼虽先王未之有,而可以义起。
周公达于义者也,其在《周颂·思文》,后稷配天之乐章也。
《我将》,祀文王于明堂之乐章也。
后稷始封之君而以配天于郊,故曰后稷生于姜嫄
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尊祖也。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尊祖以明有本,此百世所不变者也。
而周之王业实成于文王
夫《易》始于《乾坤》以定君臣之分,则北面事商者文王之心,文王非有意于王天下也。
虽然,《诗》之《国风》始于《关雎》,《小雅》始于《鹿鸣》,《大雅》始于《文王》,《颂》始于《清庙》,皆文王之诗也。
《关雎》有王者之化,《鹿鸣》有王者之政,《大雅》始于文王则受命作周矣,《颂》始于《清庙》则盛德有百世之祀矣。
武王之伐商也,誓于孟津,誓于牧野。
其伐商而归也,告于群后,无不以文王为言,则王业成于武王,而所以成之者文王也。
配天于郊则不可以二太祖之尊,烝尝于庙则不足以明文王之德,是故宗祀明堂以配上帝。
此义之所当然、礼之所从起,而非厚于其祢也。
知此则周公制礼之义明矣,而所可疑者明堂之制度也,《考工记》固尝言之矣。
夏有世室,宗庙之制也。
殷有重屋,路寝之制也。
而周有明堂,其制一堂而五室。
郑康成曰:或举宗庙,或举路寝,或举明堂,互言之以明其同制。
康成之言固不足證,而《考工》所记亦未可尽信也。
其未可尽信者何也?
若有堂室而无坛墠,则严父配天当在宫室之中矣。
先王之礼,非特禋祀上帝于郊丘也,祀日月星辰,祀四郊,祀方,望山川,皆坛而不屋。
汉文帝作庙以祀五帝于渭阳,夫五帝五人也,祀之于庙,人且议其非礼,况祀天之尊,乃即宫室行事,而谓周公为之乎?
故曰《考工》所记未可以尽信也。
夫《考工记》,先秦古书也,且难以尽信,则诸家之异说纷纷,从可知矣,是故莫若求之于经。
夫传记有之,经无之,不得已而从传记可也;
传记有之,经亦有之,舍传记而从经可也,舍经而从传记,可乎哉?
此理至易晓也。
二《礼》,周公之经也,《周官·司仪》将合诸侯则为坛三成,宫旁一门,此明堂之说也,然略而未详。
《仪礼》所载则详矣,诸侯觐于天子,为宫四门,为坛其深二尺,加方明于其上而设六玉焉。
上圭下璧,祀也。
圭璋琥璜,祀四方也。
于是拜日、礼月、祭天、燔柴,此则明堂之坛而祀神以为盟也。
既盟,王设几即席,诸侯之驾不入王门,奠圭缫上,此则明堂之宫,而明诸侯以为朝会也。
其盟会诏于明神,是故谓之明堂。
郑康成曰:「王巡守至于方岳,诸侯来会,亦为此宫以见之」。
康成以知方岳之为此宫,而不知此宫之为明堂。
是说也,吾于《孟子》有證焉。
,国于泰山之下者也,宣王之时明堂尚存。
赵岐曰:「泰山下明堂,本周天子东巡守朝诸侯之处也」。
是说也,吾于班史有證焉。
汉武帝之东封也,泰山东北阯有古时明堂处,则宫坛不存,而其阯犹在也。
虽然,郑康成、赵台卿知时会殷同之有明堂,而未能明夫所以朝诸侯祀五帝之义也。
周公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盖即其坛而祀之;
成王负扆以朝诸侯,盖即其宫而朝之。
由此言之,明堂制度与其礼典,晓然如指诸掌,可以决千载之疑议,摈诸家之异说矣。
夫诸家之说不一,皆臆度而意之也。
是故或失之诞,或失之谲,或失之陋,或失之侈,或失之杂,皆非所以论周公之典礼也。
吕不韦之《月令》:「南有明堂,左右有个,与月迁徙,以视朝而布政」,此失之诞者也。
大戴之《记》则曰「上圆下方,九室,每室四户八牖」;
桓谭《新论》又从而广之,以为有四闼以法四时,十二坐以法十二月,此失之侈者也。
蔡邕所论又以太庙、灵台、辟雍合为一区,此失之杂者也。
《晏子春秋》所传茅茨蒿柱,则陋而不中礼;
公玉带所图复道曾楼,则诡而不经。
折之以二《礼》,其说盖不攻而自破也。
大抵圣人制礼必有大经,而寓于度数则有节文。
大经本也,议礼者之所当重;
节文末也,议礼者之所当轻。
明堂之礼,下则以朝诸侯,上则以事上帝,大经存焉。
若夫坛墠之有崇卑,堂室之有广狭,区区节文之末,酌其宜而为之,虽或异于古人,何病焉?
自汉以来,儒者之议明堂至今不决,而考《礼经》残阙之文,断以臆见则备矣。
虽然,汉儒所传,不敢尽诬以为非,亦不可尽信以为是,故详其义于《礼经》而折衷焉,所以不避其僭也(《双溪集》卷四。又见《新安文献志》卷二八。)
意:各本同,疑误。
泰安毛澄蜀中名翰林也余在都门尝相往还今过所治以诗示之甲午十月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
故人文学王褒,一出承明祀奉高
黄帝画图公玉带,素王书谶卯金刀。
我经忧患空皮骨,君向云霄惜羽毛。
已视闾阎作儿女,岂徒奴仆命风骚。
何太常悌邀步南郊睹圜丘享殿斋宫诸制恭述 明末清初 · 黄景昉
五言排律 押虞韵 出处:御选明诗卷九十四
皇矣穹窿广,君哉制作殊。
改弦歆世庙,分祀别留都。
日练金支秀,春回华盖趋。
竹官灵放怫,羽客韵虚无。
茧栗三牺用,瓜华百末敷。
篆烟飏郁鬯,罳影入珊瑚。
富妪坛仍峻,高皇座稍隅。
殿询公玉带,庭接鬼庾区。
忆昔陪清跸,于兹享大雩。
鸟衔斋馔素,沙点布袍乌。
重许窥阊阖,须知辨濮泸。
帝真云汉主,天转斗牛枢。
禁地人雍肃,祠官汝敏肤。
秩从夷典礼,伦始契司徒
谁献河东,空吹冀北竽。
戚干容肄雅,卿景合赓虞
李子权望仙楼记 南宋 · 曾丰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八九
崒嵂邑之西十里而觭者曰阳山,吴之仙葛翁玄栖焉。
东南百里而觭曰华盖山,晋之仙王君褒、郭君妙栖焉。
郭居千室,不翅无一,尚二山者,岂郭与市习久则溺之,见市不见山欤?
名家子李时中字子权,北士也,风姿嫖姚,襟韵倜傥。
少壮时,勉世其家,小迂所学,应大比诏,累不耦,浩然退养,卜筑吾邑。
张斋置几,教子却著书,著书却哦诗,飘飘然御风骑气之兴莫制也。
于是竖楼焉以资高蹈,县扁焉以识遐求,曰「望仙」。
嘉泰三年三月,揖余徙倚其上,指示四山,大抵皆仙迹所栖,其殊断则葛翁、王、郭君也。
玩已坐焉,顾余问:「人从山为仙,乐山时中志也,迹未得税阛阓去,奈何?
有幸二山不作远,仙人又好楼居,从仙所好,寓我所望,可否」?
余惟汉武帝公孙卿请,立井干楼,虚设无验;
黄帝昆仑楼,堇有公玉带之图在,妄传无稽,可疑也。
从仙所好,寓我所望,胡为虖可!
又惟吴主坐危楼,待葛翁,卒闻好音,则虚者实,妄者真,疑者信矣,胡为乎不可哉!
井干视昆仑隆杀莫考。
望仙视井干,其高杀十九,井干徒然矣,望仙其免悠悠耶?
揆之俚见,阳视华盖,其高杀十五,与其兼望华盖,不若独望阳之易为目。
楼之距阳,视距华盖,其远杀十九,与其并致王、郭君,不若独致葛翁之易为足。
翁至止,试问翁曩至孙氏楼,意不能成孙氏道,慈至吾楼,或者徒以施于孙氏者施于吾,则吾父子诵仙人后也。
吾子为时出,射策决科,致身馆阁,则谓之蓬瀛仙。
吾于道退,槁项黄馘,则谓之金仙。
凡有立,等不死,奚以翁为?
翁其自便(《缘督集》卷二二,清抄本。)
「项」下原有「万」字,当是衍文,据文意删。
灵峰洞腰舆不能行乃拄杖步上暗数石坡得三百七十有七壬寅 清 · 袁枚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二十八
远望霞峰洞,斜狭不甚宽。
及其拾级上,俨若登天然。
一龛高朗同明堂,排筵可容百客觞。
演图不劳公玉带,着翅已到浮金房。
石作穹庐四面合,万古不愁天欲压。
一僧念佛诸佛应,片石敲崖千石答。
相传刘允升,入洞成仙去。
二女从之行,飞升在此处。
陈迹荒唐且莫寻,眼前我亦无归心。
将行已起复又坐,那知门外斜阳沉。
未来觉我衰,已来觉我少。
细数山坡三百七十有七层,公然两脚犹能到。
明堂赋 宋末元初 · 刘黻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五七、《蒙川遗稿》卷四
淳祐五祀季秋中辛,朝家蒇禋,遹骏宁考,肇陟严配。
圣孝通幽,百神效灵,金景开祥,上帝宴飨。
允乎休哉!
雁山刘黻瞻礼容而拜稽曰:古圣王之建明堂,顺时答贶,尊祖敬宗,不忘其始。
厥后乃以黄琮鸱尾、铁鷟金龙而耀美观,抑末矣。
于穆我皇,先尊故典,不侈不啬。
钦兹一忱,以令执事
神人洽和,厥应如响。
然植木者必根,演流者必源。
隆家国,定社稷,必建太子
乃今严父之侑虽陟,中储之位尚虚,宁不孤在天之灵?
故作《明堂赋》。
其辞曰:
皇鉴哀于下民兮,属万物之最灵。
群爪力而争分兮,赖上圣而始宁
领天牧而巍处兮,匪生杀之我私。
庸典礼以崇本兮,钦后皇而蒇祠。
按世室与重屋兮,制上圆而下方。
皇帝名以昆崙兮,虚四壁而八窗。
《考工记》之纪周兮,犹古意之是将。
公玉带之绘古兮,乃浮辞之铺张。
粤我宋之拓兴兮,起百废而具新。
迨皇祐之蒐典兮,遵明堂而告神。
即大庆而蒇禋兮,剖礼义之纷纭。
分五室以定制兮,揆季商而用辛。
陟祖考以严侑兮,务尊尊而亲亲。
申景铄以开后兮,巩皇图而四维。
倏阳九之中厄兮,缅禾黍而含悲。
洎驻跸于钱塘兮,赖火德之载燃。
思陵原之凄凉兮,渠湖山之燕安。
于我皇之仁圣兮,心临渊而履冰。
灼元奸而远迹兮,辟众正而通灵。
文考以祈报兮,假帝飨以孝思。
礼官执事兮,申敬斋以自持。
先夕宿于太庙兮,遂严更而警惕。
俨天仗之夙戒兮,戴平帻而平从。
虎贲之万骑兮,罗剑戟之百重。
燎夹道而烛光兮,恍衔璧之焜煌。
迅羽毛之扫电兮,耀游缨之拂天。
被编庐以帝幕兮,迤雌霓之连蜷。
貂珰之疾骤兮,奉奔走而侁侁。
联铁骏之鏦鏦兮,森卤簿之鳞鳞。
供御之敷纷兮,载黻班而增华。
整班而尽衢兮,皆安徐而不哗。
展蝉冠之前驱兮,导玉辂之巍巍。
宪越席之矩制兮,错夜光之陆离。
齐六马而锡鸾兮,驾三辰之旂旂。
端龙颜而中御兮,承玉立而执绥。
遵皇道而入闉兮,诣复门以储精。
被法服以视事兮,奏韶夏以迎牲。
用陶匏以昭俭兮,奉灌爵以荐馨。
陈鼎俎之在列兮,罗鼓钟之在庭。
皓星月之交辉兮,息宇宙之纤尘。
和神人以交妥兮,鉴悽怆与蒿焄。
嗟潜灵之遄迈兮,仰云汉之昭回。
𥄼东方之启晓兮,肆阍阖而宏开。
蔚皇仪之壮观兮,临丽正之崇台。
中夏之布德兮,普万姓以覃恩。
飞金鸡而衔赦兮,滃拜稽之如云。
采童谣之载路兮,美积庆之深源。
愿河海而清宴兮,天子以万年。
重曰:蒇事兮秋禋,潜妥兮三灵。
顾禖韣兮祈祥,眇匕鬯兮孰凭。
聿追考兮在兹,曷悠悠兮储英。
筑室兮肯堂,螽斯兮绳绳。
倘资善兮宏开,奠宗祏兮以宁。
宅哲人兮俾辅,垂无疆兮太平。